在2007年,一个名为阿瑟·L·博伊德的美国陆军退役中校一时间引发了轰动。他发布了一部名为《断芦苇行动:杜鲁门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秘密朝鲜间谍任务》的书籍。这本书中,博伊德声称自己在朝鲜战争期间参与了一次绝密的军事任务,潜入朝鲜进行情报收集,最终拯救了世界,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初,这一说法吸引了不少读者,甚至有一些军事历史的爱好者将他视为英雄。然而,不久之后,当专家们开始对这一故事进行核实时,他们发现这实际上是一场精心编造的骗局,博伊德完全是在虚构故事,误导了公众。
阿瑟·L·博伊德于1928年出生在美国中部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位一战老兵,自小耳濡目染下,博伊德从小听到不少战争故事。他在18岁时选择参军,恰逢冷战时期紧张局势逐渐上升。在军队中表现尚可,尤以通信和密码学领域的才能尤为显著,技术也相当出众。朝鲜战争爆发时,他已经身为少尉,担任通信军官的职务,负责重要的信号传递和加密工作,尽管职责重大,但他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什么格外瞩目的成就。战争结束后,他没有退役,而是继续在军队中任职,曾服务于亚洲和欧洲多个军事基地,负责保障各类通信网络的安全性。1968年,博伊德以中校身份退役,总共服役22年,虽然期间获得了一些表彰,但总体而言,他的职业生涯并没有留下特别辉煌的历史印记。退役后,他选择在田纳西州一个名为尼奥塔的小镇上安静地生活。
展开剩余81%79岁时,博伊德突然冒出来称要“揭秘”往事,推出了他的《断芦苇行动》,声称自己年轻时经历了一次拯救世界的重大事件。书籍一经发布,确实引发了一阵小小的轰动,因为许多人对这种“绝密故事”乐于倾听。博伊德甚至到杜鲁门总统图书馆做了演讲,兴致勃勃地讲述他的经历,以至于现场的不少听众居然为他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并相信他所述的内容。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人开始对他所描述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博伊德在书中所讲述的核心故事是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的代号为“断芦苇行动”的秘密任务。他声称这是由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亲自批准的,任务旨在派遣一支特定队伍潜入朝鲜,探查苏联和中国在朝鲜的动向,特别是它们的军事部署及战略意图。在战争时期,交战双方陷入僵局,美国非常担心苏联和中国会扩大冲突,甚至升级为全球战争,因此急需获取情报。他夸口自己是该次任务的通信官,带着一支由10人组成的小队,其中包含美国兵和南韩士兵,他们伪装成被俘的飞行员,经过一群假装成志愿军的国民党士兵的护送,穿越朝鲜半岛,秘密获取情报。
博伊德描述的任务听上去颇为惊险刺激:小队从日本乘潜艇出发,在朝鲜东海岸登陆,随后驾车穿越大部分半岛,与潜伏的特工接头,获取苏联和中国的军事机密,最后被直升机在西海岸接走。他还笃信这些情报直接影响了杜鲁门的决策,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详细描述了车队的装备,比如坦克和高射炮,以及经过朝鲜人民军检查时的应对,最终在任务中遭遇中国军队的伏击,队友全员牺牲,自己侥幸逃生。这些极具戏剧性的叙述引发了很多读者的兴趣,甚至在书初版时,有些人觉得这简直是现实版的《碟中谍》。
然而,当书籍开始受到关注后,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历史学家和军事专家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博伊德的故事存在很多不妥之处,开始深入挖掘。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博伊德的整个故事漏洞百出,根本无法自圆其说。首先,在档案中并没有任何关于“断芦苇行动”的记载。尽管美国国家档案馆、杜鲁门图书馆和军方的解密文件都被仔细查阅,依然没有找到与之相关的证据。博伊德的解释是所有相关的文件都被销毁了,然而这样的说辞显得苍白无力。历史上许多绝密的行动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尤其是像二战时期的密码破译,总能找到点滴线索,哪里会像博伊德所说的那样一干二净,毫无痕迹。
其次,他所提到的细节与实际历史状况并不相符。尽管博伊德描述了1951年朝鲜半岛的地形、气候以及当时的军事态势,但专家们对此分析后发现,这些描绘与事实相去甚远。历史上的潜入行动通常由小队轻装上阵,依靠步行或小车行进,怎么会像博伊德所述那样大规模行动。此外,博伊德提到的苏联核武器轰炸机部署在当时根本并不存在,而这早已是历史学者们研究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博伊德自称是唯一的幸存者,其他参与者皆已遇难,这使得他所言的真伪无从求证。他还声称任务极度保密,参与者的名字未曾记录。然而,即便是最秘密的军事任务,军方总会有内部档案。查阅博伊德的服役记录,发现他不过是一名普通的通信军官,毫无证据表明他曾涉足朝鲜的特工行动。更为有趣的是,许多朝鲜战争的退伍军人纷纷站出来澄清,他们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一事件。情报机构和特种部队的老兵更是坚定表示,这样规模的任务这种程度的秘密绝对不可能无人知晓,有人甚至直言,博伊德的故事就像小说,而并非真实的经历。
随着调查深入,还有人追踪博伊德的过去,发现他曾有夸大其辞的前科。博伊德曾声称自己参与过其他秘密任务,但每次都无一例外地被证实为虚构。这一次的《断芦苇行动》显然又是他老毛病犯了。到2008年时,几位学者联合撰写了详细的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博伊德的故事纯属捏造。2010年,有媒体揭发称,博伊德在书籍出版时正面临经济困境,或许是出于赚钱的目的才编造了这一切。
在书籍初发布时,确实震撼了不少人。当时正值冷战题材盛行的时代,大家对这种“揭露”故事极为感兴趣,博伊德的书销量良好,网络评分也显示出其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还有军事论坛的网友将他视为英雄。然而,随着真相浮出水面,舆论的风向也迅速转变。历史学家向公众发出警告,呼吁大家不要轻信这本书,以免被误导。而公众的反应也从最初的惊讶转为失望,一些人表示自己被耍了,甚至有读者开始将这本书当作小说来看。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少数人固执地相信博伊德,认为他或许确实做过什么大事情,只是证据遗失了。
这件事对历史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朝鲜战争本身就非常复杂,情报战的资料更是稀缺,博伊德的虚假故事则进一步让这个本就模糊的领域混乱不堪。一些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人,可能真会将他的故事误以为真实并流传下去,导致专家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澄清和纠正,这令人感到颇为头疼。
发布于:天津市